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推介四川省农民合作社第一批典型案例的通知》,遂宁市安居永丰绿色五二四红苕专业合作社“特色种植小红苕 助农增收大产业”成功入选全省发展乡村产业类典型案例,成为遂宁唯一入选的农民合作社。李远林就是该合作社的带头人,他退休不褪色,积极引入最新现代农业种植管理技术,在红苕地里书写再创业的精彩人生。
◆土疙瘩变“金馍馍”,小红苕蕴藏大商机
2006年,李远林从遂宁市税务系统退休。空闲时,李远林在田间走访调查,了解到安居区白马镇的红苕品种好、易种植、口感佳,而且其地势及土壤也拥有先天优势,但红苕种植面积小、产量低,村民们的经济收入始终未见增长。“根本原因还是老百姓手里没有掌握规模化种植红苕的成熟技术和稳定的销售渠道。”李远林决定,带领这帮一辈子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苕农们走上致富之路。
怀揣着对土地的眷念,坚守着带领苕农致富的承诺,他回到农村种红苕。李远林召集同村的几位村民对周边村镇的红苕种植情况进行了考察调研,发现了本土524红苕这个品牌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和发展前景。随即,李远林迅速组织苕农成立遂宁市安居永丰绿色524红苕专业合作社,并组织村民们走访农户、收集苗种,正式开始了对524红苕进行培育和研发。
李远林田间指导生产。受访者供图
◆科技赋能专家助力,带领乡亲走好共富路
2007年,合作社成立一周年,也是524红苕收获的第一年,为验证524红苕的种植方法和经济价值,李远林背了一袋524红苕专程赶到四川省农科院,拜访全国著名薯类专家王大一研究员,请教育种、栽插、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储藏等专业技术,并邀约王大一及农科院薯类专家到合作社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李远林介绍,红苕种植长久以来都存在饱受病毒侵害、品种退化的问题,这将直接导致红苕的品质、产量逐年下降。为攻破此项难题,四川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和安居永丰绿色524红苕专业合作社共建了遂宁524红苕脱毒快繁组培室。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组培室先后培养出5名脱毒快繁组培技术员,培育出近百万株脱毒苗,为524红苕的科学栽种、品质提升和产量扩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邀请农科院专家指导生产。受访者供图
李远林说:“正是因为有专家的指导和技术的支持,我更加确信只有将发展主动权、创新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524红苕才会有更长远的未来。”李远林一直秉持科技创新就是生命力的理念,先后与国家甘薯改良中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组建甘薯组织培养室,自主生产脱毒种苗,解决524红苕品种退化的问题,聘请专家对社员进行课堂、田间、坝坝培训百余次,2000余人次接受培训,创新种植新技术,研发红苕新品种30余个;同时,合作社还建造恒温储存库,通过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保证红苕的有效储存,采取育苗、脱毒、种植、窖藏等系列标准化生产,524红苕外观、甜度、糯度、香度比传统种植的红薯都有较大的提升和改善。
为了帮助村民种好524红苕,李远林带着红苕种苗及有关资料,足迹覆盖周边十几个乡镇,宣讲的村民达到近千人次。他不仅亲力亲为指导村民种苗、施肥等,还定期邀请专家来到田间地头为村民手把手传授种植经验。“盯着市场转、做给社员看、带着社员干、帮助社员赚”这是李远林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为打造成熟稳定的销售渠道,让红苕真正成为村民增收的“致富苕”,李远林带着524红苕前往北京、上海等全国20余个一线城市闯市场、寻商机、谋发展,参加各类大型农产品展销活动,打开了市场,让524红苕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和欢迎。
获奖证书。受访者供图
十年努力,李远林创新研发的“优质迷你524红薯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科技成果奖,“一种原生态储藏窖”获得国家专利证书及市科技成果奖,参与的“优质专用甘薯关键技术创新与运用”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21年获得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据统计,2022年合作社实现经营收入2033.9万元,实现净利润162.7万元,成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成员从最初的30人发展到462人,524红苕种植“热潮”先后带动和辐射遂宁两县、两区,覆盖21个乡镇68个村,涉及1.86万户农户,种植面积达3.86万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