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苕,学名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地瓜、番薯等,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野生于安第斯山脉,品种有1800余种。
欧洲第一批红苕是由哥伦比于1492年带回,后经葡萄牙人传入非洲,并由太平洋群岛传入亚洲。
红苕最初引入中国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在考中秀才后,弃儒经商,往返于福建和吕宋(今菲律宾)之间。见吕宋称朱薯的作物遍野,生熟可食,充作粮食。他思家乡旱灾频发,饥荒不断,遂想将此物带回种植。然而,当时的吕宋被西班牙统治,“珍其种,不与中国人”,严厉禁止将薯种带出吕宋。陈振龙爱国心切,不喜花费重金,多次打通关系,夹带薯种,但都在出关时被查抄。最后陈振龙巧妙地将朱薯藤吸水后置入绳中才混过关卡,并经七昼夜航行,终将薯种带回国内。陈振龙令其子陈经纶立即将带回薯藤一事禀报巡抚曾学金,希望在福建效法试种,而曾学金担心“水土不服”,陈振龙父子便在宅地旁试种。四个月后,朱薯试种成功。曾学金喜闻后令在福建推行,当年获得高产。在后来的饥荒年景,朱薯成为了灾民的救命粮。朱薯被福建人称为番薯,随后又称为金薯。再后来经陈振龙六代子孙的努力,将金薯从福建推广到全国,名称又多了甘薯、地瓜、红苕等。